我国为什么要赶“工业4.0”的时髦浪潮
来源:未知 日期:2017/01/23 浏览量:次
工业4.0首先是德国提出来的。既然有4.0,就有前面的3.0、2.0、1.0。1.0时代开始用机械设备代替人力,2.0是电气化时代,而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电子信息自动化开启了工业3.0时代。工业4.0,是在工业3.0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全新升级体验版。
2016年5月18日,国务院出台《中国制造2025》规划,为我国制造业初步划定了未来10年的发展计划,被普遍解读为中国版的工业4.0。那么问题来了,中国为什么也要赶这个时髦?
我国毫无疑问是制造业大国,制造业已经占到全球制造业比重20%,世界各地,在哪儿都能看到醒目的“中国制造”。但中国制造大而不强,无论技术、品牌影响力还是管理经验,都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,而且还有一个泰山压顶、让我们处处吃瘪的产品质量问题。如果十多年前中国还能依靠低廉的生产成本和劳动力横行四方的话,近几年这些福利已经逐渐消失殆尽了。
细数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拦路虎,主要有以下三条:
首先是节节蹿高的人力成本。我国工人的工资水平逐年增长,如今已经跑到了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前列。而长期计划生育政策也让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,适龄劳动力人口萎缩,且机械化流水线作业不受当今年轻人的待见,企业为了招到员工不得不提高福利水平,这无形中又增加了企业的成本。
其次是创新能力不足,无论是技术、生产模式还是业务模式,都得不到革新,从而使成本只增不减,优势不再。
最后,中国的现代化工业生产要素基础薄弱。比如质量意识不够,品牌观念不强,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,等等。
因此为什么我国要赶工业4.0的时髦浪潮?因为不赶不行,我国制造业已经走到了一个不转型就无路可走的十字交叉口路。